近期,关于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学校,发现因担心学生受伤,许多体育老师不敢教授一些传统项目,如跳山羊、单双杠等,这些项目正逐渐从中小学体育课中淡出。
“跳山羊”项目曾是我们学生时代的体育课经典,然而,一位城区体育老师透露,他们学校已有多年未开设此项目。他表示,尽管课前准备繁琐,但更关键的是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尤其是小学生,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同样,单双杠项目也面临着相似的命运。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体育老师表示,他从未开设过这个项目,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场地条件有限,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学生受伤。
体育老师们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一位体育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一次课堂上,一名学生在跑50米时摔倒,尽管学生当时表示无恙,但事后家长却对老师提出了诸多质疑,甚至要求赔偿。此类事件让许多体育老师感到压力重重。
为了避免此类纠纷,许多体育老师在确保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风险。例如,他们不再教授单、双杠项目,而是选择前滚翻、后滚翻等相对简单的动作。此外,许多学校在冬季中长跑项目前,会要求家长确认孩子是否适合参加,以减少潜在风险。
针对这一现象,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相如认为,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与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与体育课上缺乏挑战性项目有关。他主张,体育课程应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相结合,培养他们面对挑战的能力。
同时,李教授也指出,体育课属于高危课程,运动难免出现小伤害,只要体育老师没有疏忽职守,就不应追究其责任。此外,市教委、市体育局、市疾控中心正在酝酿《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评价规范》,以期通过出台地方标准的方式,对中小学体育课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